台灣早期窗花美學


資料來源: 奇異果創意設計工作室電子報- No0112期
原始資料: 風傳媒
照片來源: Pinterest(Falbanka)
撰文編輯: Jess
重新編輯: Linda


只要是八○年代以前出生以及喜愛老東西、老建築的朋友們,應該對窗花不會太陌生~
它曾經是家家戶戶的生活元素,也是鐵工表達創意與巧思的產物。

在台北地區,多多少少會在巷弄裡找到老公寓、老社區,就會有這樣的窗花。
其他地區相信一定也有,大家可以假日來趟街頭尋寶~

看看你家附近、走過的路,有沒有它的存在?
窗花有很多種不同的形狀、物品隱藏在其中,搞不好還有四方連續的圖騰喔!


 

鐵窗花是怎麼誕生的呢?

在二○年代時,西方現代建築技術傳入台灣,透過焊接、彎折、鍛造工法來製作,用於民間裝飾工藝,常見於坊間住屋。

大約到了1970年左右,台灣經濟起飛,在生活穩定情況下,開始對生活美學逐漸重視。
繁複且獨特風格的花紋,除了防盜之外,也能看出鐵工匠與屋主的藝術品味,於是開始在民居建築裡流行。


為何逐漸消失?

鐵窗花的材質本身會生鏽,定期要上漆保養,費用也比新的建材昂貴些,加上九○年代經濟水平提升,房子越蓋越多、高樓大廈林立,鐵工匠單子接不完,鐵窗越做越簡單,最後漸漸以功能取向,讓堅固又相較之下便宜許多的不銹鋼(白鐵)製作的鐵窗,取代了美麗的鐵窗花,它精彩綻放的時期已不復見。


接下來進到找碴時間~
以下二個窗花,大家看看隱藏了什麼~
     

其實台灣的街道,有這些窗花映襯數十載,真的很美,它們呈現的是台灣歲月的模樣。
多用點心,好好欣賞台灣,會發現生活中有更多趣味的小細節哦!

喜歡這類復古設計的朋友,歡迎參考毬果設計的花磚紙膠帶



 

About the author

Leave A Reply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