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的桌曆是遠眺小島上的修道院!
聖米歇爾山(Mont-Saint-Michel)是法國諾曼第附近,距海岸約1公里的岩石小島。山頂建有著名的聖米歇爾修道院,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。
小島呈圓錐形,由聳立的花崗岩構成。經常被大片沙岸包圍,只有在漲潮時才是一個島。古時候為凱爾特人祭神的地方。公元八世紀,聖米歇爾神父在島上最高處修建一座小教堂,奉獻給天使長米歇爾,成為朝聖中心,故稱米歇爾山。
公元 969年在島頂上建造了本篤會隱修院。該島的全盛時期是哥德人統治時期。當時朝聖的人劇增。1211~1228年間在島北部又修建了一個以梅韋勒修道院為中心的 6座建築物﹐具有中古加洛林王朝古堡和古羅馬式教堂的風格。1469年法王路易十一在此制定了聖米歇爾王詔。18世紀起衰落。拿破崙在位時﹐教堂被破壞了一部分﹐修道院變成了監獄﹐直至1863年止。島上現還存有11世紀羅馬式中殿和15世紀哥德式唱詩班席﹑13~15世紀的部分城牆和哥德式修道院圍牆等。
聖馬洛海灣漲潮迅猛,每逢傍晚,大西洋的潮水有如萬馬奔騰般撲過來,將山邊的流沙淹沒,聖山頓時變成汪洋,蔚為奇觀。但十九世紀人們建築長堤連接聖米歇爾山後,水流受阻,潮水的起落在沙地留下大量淤泥和沉積物,久而久之地勢變高,島的形狀改變,海潮奇觀亦隨之消失。專家估計,到2042年,這座名山更將被雜草包圍,大殺風景。
法國當局計劃耗資逾二十億港元進行修建,要將巨潮奇景重現眼前。當人們擔心全球變暖會導致水位上升之際,法國卻背道而馳,要製造上漲潮水。
來張亮燈的景色~